中國鐵合金網訊:
BIF,即Banded Iron Formations,指的是全鐵含量大于15%、由硅質薄層和鐵質薄層互層組成的條帶狀化學沉積建造。BIF是地球早期特殊環境下特有的地質產物,在前寒武地層中廣泛分布,形成時代為距今18億~38億年前,在距今18億~28億年的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時期較為集中。
BIF型鐵礦,簡單來說,是與BIF相關的鐵礦類型,一般是指原始BIF經過不同類型的后期改造富集,規模和品位達到工業要求的鐵礦。BIF型鐵礦具有規模大、分布集中、易采易選的特點。其規??梢赃_到幾十億噸至幾百億噸,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鐵礦石來源。據統計,BIF型鐵礦約占全球鐵礦總儲量的60%~70%,與BIF有關的富鐵礦占全球富鐵礦總量的70%以上,是目前世界各國鐵礦勘查和開發的首選目標。
西非主要鐵礦分布圖(據標普網礦山數據)
BIF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來源,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而且作為早前寒武紀地球特殊環境的產物,又是探秘地球早期生命、海洋和大氣環境與演化的間接媒介。因此,對BIF型鐵礦的研究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際意義,受到世界眾多地質學者的廣泛關注。
西非BIF型鐵礦的規模與分布
BIF型鐵在全球范圍分布廣泛,各大洲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巴西、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毛里塔尼亞、南非、印度、中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烏克蘭等國。
BIF型鐵礦是西非地區最具優勢的礦產資源之一。據已有的資料統計,西非地區鐵礦總資源量約649.48億噸,占全球鐵礦資源量的8.03%,是全球重要的鐵資源富集區,并且西非地區鐵礦資源勘查程度普遍較低,其資源儲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西非BIF型鐵礦分布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馬恩地盾(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和雷圭巴特地盾區(毛里塔尼亞)。該區發育了多個超大型BIF鐵礦帶,這些礦床通常呈帶狀分布,具有規模大、品位高、有害元素少、易采選的特點,一般以露天開采為主,開采和選礦成本較低。其中,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3個國家鐵資源量約為504.2億噸,占西非鐵礦資源總量的77.63%,主要礦山有幾內亞西芒杜鐵礦(Simandou)、塞拉利昂唐克里里鐵礦(Tonkolili)和利比里亞寧巴山鐵礦(Nimba);毛里塔尼亞鐵資源量約91.67億噸,占西非鐵礦資源總量的14.11%,主要礦山有萊布提尼亞鐵礦(Lebtheinia)和蓋勒卜斯鐵礦(Guelbs)。
礦床的形成
BIF是地球早期環境下特有的地質產物,記錄了地球早期的火山熱液活動、大氣海洋成分、氧化還原狀態及地質演化等信息。國內外學者已從不同側面對BIF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為BIF型鐵礦的成因提供了許多有力的證據。但關于BIF的成礦物質來源、硅鐵富集沉淀和硅鐵韻律層的形成機制、富鐵礦的成因、地球早期大氣圈、水圈的狀態及演化等關鍵問題還存在很多爭論。
目前,關于BIF型鐵礦的形成,一般認為可分為原始BIF“胚胎礦”的形成與后期改造富集兩個階段。關于原始BIF“胚胎礦”的形成,國際上比較成熟的一種認識是:地球早期大洋廣袤,地殼較薄,海底火山活動頻繁,大量富鐵質地幔來源的巖漿噴發到海底,提供了豐富的鐵質和硅質;由于早期地球大氣缺氧,海洋僅上部水體含氧,其下大部分水體是缺氧的,海洋中溶解了巨量的Fe2+;深部富Fe2+的海水在上升洋流或者海底巖漿熱源產生的對流循環作用下運移至海洋淺部;在海洋淺部含氧水體或者生物光合作用下,Fe2+氧化成Fe3+并在海底大量沉淀形成BIF。
原始BIF“胚胎礦”品位通常較低,全鐵含量一般在30%左右,而具有巨大經濟價值的BIF富鐵礦(全鐵含量50%以上)一般是經過后期改造形成的。后期改造的方式主要有風化淋濾和熱液變質等方式。風化淋濾作用是指原始BIF在近地表風化作用下,通過雨水淋濾,巖石中鉀、鈉、鈣、硅等易溶物被溶解帶走,金屬成分氧化成赤鐵礦或針鐵礦被保留下來,形成風化淋濾型富鐵礦石;熱液變質作用是指原始BIF在深部經變質作用和熱液改造“去硅富鐵”形成富鐵礦。
多種多樣的找礦技術方法
西非主要鐵礦資源大國以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植被茂盛,地表露頭稀少,給找礦勘查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不過,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尋找BIF型鐵礦可以根據其成因和特征,從原始BIF的形成、后期改造富集、物理性質等方面著手,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找礦思路:
首先,可以從原始BIF的形成上提出找礦思路,BIF是地球早期演化階段的特定產物,在前寒武地層中廣泛分布,形成時代為距今18億~38億年前。相應的,西非地區太古代老地盾(馬恩地盾和雷圭巴特地盾)的磁鐵石英巖是最直接的找礦標志。通過開展區域地質填圖工作,查明區域內磁鐵石英巖的分布情況,再結合區域構造特征(尤其是在復向斜軸部,褶皺擠壓使含鐵層變厚),可以初步確定找礦遠景區。
其次,從后期改造富集的角度,可以從風化淋濾和熱液變質兩種后期改造方式提出找礦思路。原始BIF形成以后,通過近地表風化淋濾富集的鐵礦,在地表氧化作用下形成紅褐色的鐵帽層,這些鐵帽主要以赤鐵礦和針鐵礦礦物為主,可以通過尋找和識別地表鐵帽作為這類礦床的找礦標志;從熱液變質的角度出發,可以將區域變質和蝕變特征作為找礦標志。
除了以上兩種找礦思路外,還可以根據BIF型鐵礦本身物理性質開展勘查工作。由于磁鐵礦具有強磁性,在礦體附近可以形成磁異常,通過航空磁測或地面高精度磁測可以快速識別出這種磁異常,從而縮小找礦范圍。另外,還可通過重力測量的方式,查明地下密度分布特征,從而尋找富鐵礦。
西非主要國家鐵礦資源量(據標普網數據統計)
我國鐵礦資源保障新基地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和消費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近10年來,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從2010年的6.2億噸增長到2019年的10.7億噸,對外依存度高達80%以上。而困囿于國內鐵礦品位低、品質差、開采成本高等原因,我國鐵礦石中長期依然還將高度依賴進口。
從鐵礦石供給側結構性來看,全球鐵礦石供應來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兩國。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和FMG公司四大鐵礦巨頭壟斷了全球幾乎所有的在產高品位鐵礦石資源、50%的鐵礦石產量和75%左右的鐵礦石海運量。2019年,中國從澳大利亞、巴西兩國進口鐵礦石量達到8.94億噸,占總進口量的83.5%??梢哉f,一旦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石供應出現“風吹草動”,中國鐵礦石供應安全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
因此,加強海外鐵礦石產能合作是化解中國鐵礦石價格困境的關鍵。相比澳洲、南美等傳統產鐵地,西非無論從資源稟賦、中資企業區域權益資源占有比,還是從外交關系上,都占有一定的優勢。加快在西非投資合作鐵礦基地,盡快形成區域有影響力的鐵礦資源基地,對于提升我國鐵礦資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西非地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鐵、鋁、金、石油等優勢礦產資源儲量均居世界前列,也是我國企業“走出去”開展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的熱門地區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山鋼集團、贏聯盟、寶武集團為代表的中資企業已深度參與西非鐵礦資源合作開發,在西非地區獲得了一批優質礦山項目。
當前,我們要把握好“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機遇,加大引導和支持中資企業與國外合作,在全球建立長期高效的多元化、多渠道的鐵礦石基地,保障國家鐵礦資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內容來源:中國礦業報網
*********************************
歡迎蒞臨
第17屆中國鐵合金國際會議
時間:2020年9月23日-25日 地點:重慶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